规模化只是中国家电业的马其诺防线
2016-02-15 来源:本站原创
虽然最近几年以来的市场变化,规模化已成为中国家电产业的主要防线。特别是面对已经进入家电产业的互联网BAT巨头,以及文化娱乐资本基金,其实在短期来看都是“高不可攀的门槛”。
从战略上看,最近1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在本土市场上的强势战略崛起,以及在海外市场上的攻掠地,靠的就是“大规模化的低成本制造能力”。最终,规模化制胜,让中国企业在家电终端消费市场上,赶走日欧企业,削弱韩美企业,成就当前的行业地位和市场话语权。
从策略上看,最近20多年以来,中国家电企业最大杀手锏有两个:一个是基于规模化下的低价格战: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不断缩减家电产品的利润水平,导致大量外资企业无心恋战,或者无趣参战,主动逃离。二个是基于本土文化和价格优势的营销战:变着花样打价格,卖的永远不是家电而是低价格,简直将大量外来企业打呆了。
规模其实对于所有传统家电企业来说,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而稳定的产业门槛,决定着哪些企业和商家可以继续存活,又直接给一些弱小企业在未来的生存判下死刑。由此让传统家电产业已经在形势和内容上,都形成各自的“规模化”防线,从而可以有效抵制新的商业投机者进入。
不过上述门槛只是基于传统时代的竞争两要素,考虑的变量就是“规模+资金”。如果置于互联网时代,对于未来的产业环境和竞争要素来看,考虑的变量则是“资本+用户”。那么传统的“规模化防线”就显得不堪一击。
与传统家电产业相关企业的资金来源,多来自于国有或民营股东的自有资金或者银行借贷,关注的是“增值保值”和“可持续盈利”。而互联网企业或者文化娱乐资本的资金来源,则多是风投或者风险资本,即可以允许这些企业的家电业务只要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商业模式”,那么主营业务就可以几年不赚钱,甚至持续亏损,就要将竞争对手拖累至死。
规模化只是手段而不是目标。而建立一定的用户量,并将用户的需求持续转化之后成为粉丝,从而开发更多的商业模式和机会。这才是最终的商业诉求。在未来“规模化”一定是中国家电产业的重要防线,但在互联网新生态玩法的冲击之下,这种经过几十年修筑、精心打造的“规模化”防线,很容易为互联网企业的“资本+用户”的新玩法攻陷,从而成为家电产业的“马其诺防线”:看似精良、不可撼动,却很容易被“非传统打法”击破,直到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