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海工装备 工信部与海洋局签署合作协议
2016-02-23 来源:本站原创
2016年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海洋局在京召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工业和信息化与海洋领域合作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出席座谈会,并代表双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海洋局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上签字。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主持座谈会,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介绍了双方将要开展合作的主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的发展,各相关部门大力推动,希望尽快取得突破。早在2011年,工信部、海洋局等5部门就联合发布了《海洋工程装备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纲领性文件。适应海洋强国战略的装备需求,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成为《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目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已进入世界前列,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3000米深水半潜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为代表,“十二五”期间我国已累计交付半潜式平台22座、自升式平台46座。2014年、2015年我国新接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连续两年居世界前列,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左右。同时,我国在动力定位系统、深海锚泊系统等设备研制上也取得了突破。
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任务非常艰巨。各有关方面要尽快开展顶层设计和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务实推动相关工作,特别是对于探讨实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工程、组织实施智慧海洋工程,推动海洋调查与监测观测装备发展等工作,要抓紧推进,争取尽快形成具体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以“互联网+”、“金融+”等为代表的全球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和信息化及其融合的发展密不可分,海洋产业中的船舶、海洋工程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与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双方的合作要遵循和顺应这一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打造“互联网+海洋”、“海洋+智能工业装备”等创新合作模式。工信部可以发挥其在工业与信息化及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海洋局可以发挥其在海洋经济宏观调节与指导、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从合作领域出发,从基础业务着手,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工信部、海洋局将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海洋综合观测监测装备等领域,在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上紧密合作,共同致力于提高我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供给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明确细化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分工、全面务实地推进协议所涉及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