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恒泰观察 > 行业动态 >

家电企业国际化并购成打开国际市场钥匙

2016-03-04 来源:本站原创
  2016年1月初,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停牌的青岛海尔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签署协议,海尔拟以54亿美元现金,向通用电气购买其家电业务相关资产。至此,中国家电业迄今最大一桩海外并购案尘埃落定。

  美国通用GE公司是美国家电领域第二大品牌,覆盖美国市场的冰箱、洗衣机、灶具等主流白电产品系列。海尔方面表示,对GE家电业务的收购,将增强青岛海尔的全球竞争力。

  除了海尔,中国家电企业中,美的、TCL、海信和创维等家电企业也在国际化上动作频频。除了海尔,参与竞标通用家电的中国企业还有美的集团。美的与GE有15年的合作关系,双方在多个品类上合作开发。此前一直有传言认为,美的最有希望拿下GE,受此消息影响,美的股价也一度应声而动。

  2015年,海信集团以2370万美元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及资产,同时海信获得夏普电视美洲地区品牌使用权和所有渠道资源。夏普墨西哥工厂占地300亩,建筑厂房面积12万平方米,配备齐全的电视机模组生产线、SMT和加工生产线,年产能力300万台。海信方面认为,通过收购,海信电视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和品牌档次将得到快速提升,成为和三星、LG等同台竞争的国际主流品牌。

  无独有偶,同样是在2015年,创维集团相继收购了欧洲一家著名机顶盒品牌企业Strong集团和德国高端电视机制造商Metz。对此,创维集团CEO杨东文曾对外表示,过去30年,创维集团的主要精力在国内市场,而随着国内彩电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创维近年下定决心要走国际化之路。

  国内家电市场低迷,使得产品出口成为家电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相比国内市场需求的放缓,国际市场有着更大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提速各自的国际化进程。国内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近两年增长尤其缓慢,甚至出现同比负增长的困境。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中国市场的整体盘子在变小,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利润急速下滑。“相比之下,海外市场更广阔,更理性,欧美市场即使有价格战,但也会有一定底线,不至于像中国家电市场如此凶猛”,梁振鹏说,所以不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海信集团副总裁林澜也表示,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市场,是海信国际化的战略突破口。而在美洲市场的电视品牌的存量认知上,海信仍低于夏普。“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不仅有利于解决美洲产能瓶颈,而且通过夏普品牌的授权,海信能更多地获取渠道资源,从而在美洲市场实现快速成长,增强海信在渠道以及规模上的议价能力。”

  TCL公司也进行了两次跨国并购,分别是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希望通过并购达成三个战略目标,其一是通过收购品牌、渠道和客户,进入欧美市场;其二,通过并购获得相应专利和技术;其三,形成全球的产业布局,规避欧美反倾销税和贸易壁垒。据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介绍,

  中国企业此前对欧美市场的突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OEM(即贴牌生产),另一种则是通过自主品牌进驻。目前来看,自主品牌在欧美影响力微乎其微,通过收购来打开欧美中高端市场,于中国企业而言是最有效的捷径。
联系邮箱:hengtaily@chinahjht.com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www.chinahjht.com